作者:主创团·瑾山月
【资料图】
想必每个人的朋友圈里,都有几个“炫娃狂魔”。
小到吃喝拉撒,大到考试拿奖,乃至孩子的一个表情,几句对话,都随时发圈,天天直播。
而各大社交平台上,更有不少“妈咪博主”,用一张张精修图片,记录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的全过程。
没生娃那会儿,我对此十分不解,也暗自发誓,将来绝不跟风晒娃。
可有孩子后,却是心痒难耐,总是忍不住去网上各种炫。
前几天,朋友转给我一篇报道,看完后,不禁脊背发凉。
文章里写道,第一代互联网“炫娃”已经长大。
但很多孩子却因为父母曾经的晒娃行为,正在遭受极大的伤害。
有人被跟踪,有人被网暴,有人整天提心吊胆,怕被人肉搜索。
一个15岁的男孩说:
“每当同学从网上翻出自己3岁时的‘光屁股’照,就不想活了。”
原来,父母的网络账号,已然成了孩子们的“黑历史库”。
曾经妙趣横生的图文,如今看来,竟藏着无数隐患。
晒娃,是太多家长难戒的瘾
哈佛大学的研究员莉亚•普朗科特,讲过一个案例。
一对夫妇,常年在YouTube上,日更儿子的搞笑视频。
但有趣的事不可能天天有,这对夫妻经常没东西可发。
每当这个时候,他们就“自编自导”一场闹剧。
而被迫表演的主角,正是他们年仅五岁的儿子。
有一次,他们把墨水泼洒在儿子的卧室。
之后故意发火,责备孩子怎么把屋子搞成了一团糟。
孩子一听被诬陷,又气又急,像个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。
就在这时,妈妈忽然大笑着说:“这只是个玩笑,老兄!”
而爸爸则在一旁,边录像边配音:“没想到孩子的反应这么大,不过还挺可爱的。”
很快,他们将视频发到社交网站,瞬间引来万人围观。
可谁曾想,这则视频,却因涉嫌侵害孩子的隐私而被人投诉。
当法院质问这对父母:“你们知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?”
他们却说:“从孩子出生,我们就忍不住将他分享给所有人。”
讲完这个案例,莉亚•普朗科特分析说:
这对父母,在“晒娃”上,存在明显的上瘾行为。
虽然这种极端案例并不多见,但晒娃上瘾的家长,却是比比皆是。
一天四五条朋友圈地发,要么是孩子的九宫格照片,要么就是接连好几段视频。
从孩子牙牙学语,到长大后上学读书,似乎每一秒值得记录。
而晒娃后,收获的点赞,展开的讨论,分享的心得,更是令家长们欲罢不能。
渐渐地,晒娃成了父母们的社交窗口和精神支柱。
《社交天性》里,作者马修•利伯曼,曾深入分析过人的晒娃心理。
他说,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,根源在于对关注的极度渴望。
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,我们太希望被看见。
自己的付出,孩子的成绩,所收获的快乐,所体现的价值,都急于公之于众。
可大家想过没,不管以何种理由晒娃,全是父母从自我感受出发的。
我们很少询问孩子的意见,更很少考虑晒娃的后果。
晒娃不是错,但上瘾性的过度晒娃,则贻害无穷。
过度晒娃,是为孩子的未来埋雷
自媒体人@和菜头,曾在网上呼吁大家少晒娃。
他本是出于好意,却不料遭到了宝妈们的集体围攻。
面对层出不穷的指责,他没有据理力争,而是描述了一个场景。
让大家想象一个人贩子,从朋友圈获取信息后骗走孩子的事。
此话一出,不少家长害怕了,但也有人说他是危言耸听。
紧接着,他随便找了位宝妈的朋友圈,做了份分析报告。
将她和孩子的详细信息,乃至每天的出行路线都给列了出来。
这下,大家才都意识到晒娃,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。
无独有偶。
某档电视节目,也曾上演过“一张照片骗走一个孩子”的惊心一幕。
一对母女在餐厅吃饭,母亲随手拍了张合影发朋友圈。
当母亲去洗手间时,有个陌生人走到孩子面前,谎称是妈妈的同事。
他给孩子看了刚刚拍的照片,又说出了母亲的名字和工作单位。
孩子信以为真,就跟着陌生人走了。
其实,这个人不过是妈妈偶然加的好友,平常根本不联系。
但却能凭借一张照片,轻而易举地哄走孩子。
如果以为晒娃的危害仅仅如此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很多孩子的照片被盗用出售,被做成表情包、色情图片在网上疯传。
而更深层更隐晦的影响,还是对孩子心灵的损伤。
一个6岁的外国女孩,在网上哭诉。
说自己洗澡时,爸妈举着手机进来,将她的“裸照”发到了facebook上。
她大声质问父母:“你洗澡的时候被拍,会开心吗?”
还有位知乎网友说,每次走亲戚,大家对他的糗事都耳熟能详。
还有人从他爸妈的朋友圈找到照片,搞得他十分尴尬。
还有个14岁的少年。
某天和母亲出门,不小心摔了一跤,磕掉了半颗门牙。
起初,母亲也着急,但看他没啥事,就拍下了他龇牙咧嘴的“丑照”。
“丑照”毫无意外地出现在了母亲的朋友圈中,收获了四五十个赞。
如今,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,但他每每想起来,还是很委屈很气愤。
心理学界一致认为,孩子从2岁起,便有了独立意识,3岁后,就有了羞耻心。
再说,孩子和成年人的视角本就不同。
你以为的“可爱、好玩”,在孩子眼里,很可能就是戏弄与羞耻。
别再肆无忌惮地晒娃,否则,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,将不可逆转。
聪明的家长都这么晒娃
荷兰作家巴鲁赫·斯宾诺莎曾说:
“人类最无力控制的莫过于他们的舌头,而最不能够做到的,莫过于节制他们的欲望。”
晒娃,从表面看,是分享欲,往深层说,是炫耀欲。
不信你扪心自问,每次晒娃,想给孩子留纪念的成分多,还是彰显幸福的成分多?
或许,最开始时,的确是想借用网络,定格孩子的成长轨迹。
可晒着晒着,父母们的心理,就或多或少有了变化。
去游乐场,不是让孩子尽兴,而是强迫孩子各种摆拍,再修出一张堪称完美的全家福;
出去聚餐,不管孩子饿不饿,先把美食拍个遍,再让孩子配合镜头,演一下狼吞虎咽;
辅导写作业,明明没有鸡飞狗跳,为了发圈效果,也夸大其词地抱怨自己有多难……
渐渐地,我们的重点,不在怎么陪孩子,成了怎么晒孩子。
微博超话#今天你晒娃了吗#中,有个妈妈做过这样的反思。
一次,她女儿有幸被邀请参加一场钢琴演奏会。
上台前,她兴奋地对孩子说:“好好弹,妈妈给你录像,保证你完美出镜。”
但女儿说:“妈妈,放下手机,好好听我弹一次吧,完美的我就在你眼前啊。”
是啊,孩子就在我们眼前,我们却让他们活在了手机相册中。
多少美好的瞬间,我们不曾亲眼去看,而是透过摄像头那狭窄的视角去捕捉。
和孩子在一起,难道全身心的投入,不是最重要的吗?
守护孩子的过程,远比无时无刻的抓拍更有意义。
有责任的父母,早就断掉了炫耀欲,把晒娃的频率降到最低。
看到这里,你或许会说:生活的美好,难道没有分享的价值吗?
当然有。
只不过,就算要“晒娃”,也要注意方式方法。
以下几点,送给喜欢晒娃的家长:
①不晒孩子的姓名、学校,兴趣班、日程安排、出行路线;
②不晒孩子的隐私照、丑照、证件照,学校集体合影;
③不晒孩子的奖状证书、参赛视频、各阶段的毕业典礼。
④不晒孩子的糗事,尴尬瞬间,以及情绪失控的场面。
关于晒娃,要么不晒,要么讲方法,有分寸地晒。
在父母眼中,孩子就像一件完美的工艺品。
我们希望,全世界都能欣赏到他们的好。
总忍不住把他们推到人前,帮他们,也帮自己赢得喝彩。
可“晒娃”的弊端已然显现,做父母的也应保持足够地警惕。
克制自己的炫耀欲,把尊严和隐私还给孩子,才是真正的爱。
有人说,父母爱孩子,有四个境界。
第一境界,肯为孩子花钱;
第二境界,肯为孩子花时间;
第三境界,肯为孩子学习;
第四境界,肯为孩子改变。
愿我们把时间和心思,多用于对孩子的陪伴。
愿我们因为爱孩子,可以为他们做出一些改变。
与家长们共勉。
标签:
03-18 14:53:54
03-18 14:51:07
03-18 14:47:48
03-18 14:44:44
03-18 14:40:44
12-04 14:30:57